# Conbrie应用场景
为何使用,如何使用Conbrie?以下是Conbrie常用的使用场景,期待在这些日常的瞬间,能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感受。
# 1. 常见用法——如何用Conbrie背诵记忆
记忆是智慧之母,是知识的唯一管库人。在面对考试升学考证这些记忆的硬场景中,我们更期待,通过记忆背诵,来完成知识的内化。除了写在纸上外,更要记住它,进而使用它。
你是不是在背书的时候,会遇到以下问题?
- 面对大块头书本内容需要背诵时候,不知道从何下手;
- 背诵过程中,无法量化当前知识点是已经掌握还是没有掌握;
- 背诵过程中,无法区分哪些内容是掌握的,哪些内容是没有掌握的;
- 对已经背诵完成的内容,巩固记忆和温习时的无所适从。
# Conbrie背诵记忆的特点和原则
卡片作为内容载体,正反面切换的展现形式。卡片形式更能聚焦关键内容,内容越简短,越有助于记忆。正面为提示反面为内容详情,可通过正反面切换来查看。(插图片——卡片的形式)
建议用户用概括归纳重点进行记忆。归纳和整理的过程同时也是理解知识的过程,理解更有助于记忆。
掌握情况,两极选择。在面对记忆内容的时候,软件了提供“已掌握”、“未掌握”这两种选择,没有“好像记得”、“记得一点”这类模糊的中间描述。知识点的掌握与否,大脑给出的反应最直接,需要费力思考的内容,多是短期记忆的结果,记忆模糊的内容最终会成为未掌握的内容。(插图卡片学习——已掌握未、掌握的页面)
学习内容的科学分类,高效学习。Conbrie将每个卡盒的卡片内容分成“未学习”、“未掌握”、“已掌握”和“重点标记”这四类。例如我会优先选择“未学习”内容,尽快把所有卡片浏览一遍,给内容做掌握情况的标记。对“未掌握”加大学习频次,“已掌握”偶尔回顾,“重点标记”重点浏览,当“未掌握”小组内卡片数量为空时,只需要再偶尔温习“已掌握”小组的内容,巩固记忆。(插图——选择卡片分类)
多次学习,流动更新。学习内容分类后不是一成不变的,未掌握的内容通过再次学习可加入“已掌握”中,已掌握的内容再次学习发觉遗忘可加入“未掌握”中,加入“重点标记”的内容也可以取消。只要学习,内容在各组中流动变化,呈现即时的掌握状态。 自主安排,更加松弛。 很多时候制定计划后,变得按部就班,如果要按照计划推进,人就会使用意志力来逼迫自己,陷入意志消沉的状态里。学习是自主的,另外一个人每天的状态、重点做做的事情也可能不同。在Conbrie中,可以自由安排学习的内容和学习量,没有必须完成的push,也没有因为学习暂时性的停摆而欠下“债务”,做到自我把控,自我掌控。
# 2. 如何用Conbrie记录和整理想法
想法存在于迸发的当下,稍纵即逝,错过将它们在当下留存记录下来的时机,后边几乎没有机会能将它们再找回来。捕捉、记录、整理想法,让日常的感受和思考留下可追溯的痕迹,Conbrie提供了一个便捷的方法。
Conbrie的笔记模块,点击——输入——保存,简单明了的路径,让记录变得轻松没有负担,无需思考标题、在意排版,添加标签。在这里,你只需要记录,留住那个当下你的想法、见闻、思考和灵感。
如何整理想法碎片?Conbrie提供了卡盒这一容器。随着记录内容与日俱增,卡片数目繁多且互相之间的关联模糊、混乱。通过笔记的更多操作,将关联性强的内容加入到同一个卡盒中。卡盒——卡片的层级结构,让内容的整理、回顾更加垂直。无需在繁多的卡片中查找,只需要点开特定的卡盒,相关内容全部呈现。通过切换卡片浏览查阅。
同时,在这里也鼓励大家,对于记录的内容,尽量做到整理和回顾,让碎片产生联结。
# 3. 如何用Conbrie做读书笔记
读书过程中,我们往往会通过笔记来完成记忆和思考的过程。看书的时候,我们是不是会经常面临这样的境况:
一本书,明明看完了好像又觉得没有看,大概了解书里的内容,但是对详情以及一些要点没有了印象,好像是无效阅读;
在书中留下的阅笔记和划线痕迹查找困难;
阅读的笔记,多是片刻和短文本片段的思考,回溯时关联上下文困难,形成有脉络的知识体系更难;
阅读的笔记,好像多数时候只有在面对这本书的时候才会打开有关知识的记忆,难以内化。
用Conbrie做读书笔记
- 笔记是理解和辅助记忆的副产品,真正要的是理解并内化知识,秉持这一原则;
- 笔记内容精简,概括性记录要点,辅以相关性提示词,促进内容的记忆和串联;
- 用自己的语言记录,甚至是记录自己的理解,不必照抄文本;
- 记录后将相关内容进行整理,提炼,促进理解、记忆和内化
- 通过整理的过程,将笔记添加到特定的卡盒中,与其他卡片一起,让知识与知识之间生产连接。
← Conbrie是什么? 设计理念阐释 →